從股權領域進行變革
如何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?如何盡最大可能性調動起利益多方的創新意愿及行動?供給側改革并不是針對所有產業,對于國家要淘汰的產業,要弄清楚自己公司的資產價值,抓緊尋求進行重組轉型;對于不受國家宏觀調控的產業,要弄清楚自己公司處于價值璉上的哪個環節,善于借助資本進行整合,提升價值。不要像過去,沒錢時只會善于跑到銀行貸款。
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年底,84個重點城市處于抵押狀態的土地面積為40.39萬公頃,抵押貸款總額7.76萬億元,這7.76萬億的土地貸款實際上形成了土地金融。開發商買到土地后,馬上到銀行抵押,全國共有600多個城市,這個問題已不容小覷。要轉變融資思路,銀行不貸,可出售股權,采取眾籌、VC、PE等策略。
對于企業內部的變革,善于使用股權激勵,調動內部全員的積極性。人心齊,泰山移。1987年任正非以區區4萬元起家,到2015年華為銷售額達3900億元,笑傲全球,這是何等境界!其背后的主要秘密是什么?據我的研究得出,與華為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實行的全員持股有關。
1999年,馬云與他的創業團隊共同創辦了阿里巴巴。有一次我在杭州聽彭蕾講,當時她們吃盒飯的錢都很緊張,馬云每天給她們講阿里巴巴的未來,還向她們借錢發工資。難道她們除了每天聽馬云的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精神激勵外,就能數年來保持一直奮進,一直高歌的狀態?
要是這樣,許多企業家都來學習演講,每天給員工喝心靈雞湯,行嗎?一味這樣,只能讓企業死得更快。要精神與物質雙激勵才是正道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機制是值得肯定的,將大家從利益共同體上升到命運共同體。